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报道|张韵声:推动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

张韵声 minzhuyufazhizhoukan 2022-08-09

文/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法学会会长 张韵声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1年第31期


推动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走深走实

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


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体现了深远的战略思维、鲜明的政治导向、强烈的历史担当、真挚的为民情怀。安徽法学法律界全面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政治方向、重要地位、工作布局、重点任务、重大关系、重要保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到法治安徽建设全过程,不断取得学习贯彻新成效。

——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加强。组建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在全国率先建立全面依法治省重点工作指引、提醒、警示“三清单”制度,实施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全面清理工作,将法治建设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立法引领推动作用持续发挥。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等,完善立法规划,调整立法项目,做好立法工作,以高质量立法护航高质量发展。

——法治政府建设持续推进。在全国首创省级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通报、考核、督察、约谈制度,2021年上半年实现100%出庭目标,推深做实“四送一服”专项行动、7×24不打烊“随时办”服务,推进长三角区域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机制一体化建设。

——司法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深入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公安改革和司法行政改革,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公益诉讼制度、主办侦查员制度、律师制度改革试点等经验向全国推广,深入实施“江淮风暴”执行攻坚战,执行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健全完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和社会矛盾多元化解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连续3年保持全国第一方阵。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关键在学用贯通、知行合一,做到学深悟透做实。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徽法学法律界将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切实依法保障人民群众权益,切实深化法治领域改革,切实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安徽,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一,着力推进宪法贯彻实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要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我们要把全面贯彻实施宪法作为建设法治安徽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健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机制,切实保证宪法遵守和执行。一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严格落实宪法法律确定的原则和制度,自觉做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二是加强宪法法律监督,扎实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法规、规范性文件坚决予以纠正和撤销。三是强化宪法宣传教育,深化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增强公职人员宪法意识,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使宪法深入人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二,着力推进地方立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我们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立法高质量保障发展高质量。一是切实加强党对地方立法的领导,健全完善党领导立法的工作机制,省委党内法规制度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年度立法计划、省政府年度规章制定计划以及政治性强的重大立法项目等,都要经过省委全面依法治省委员会审议,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多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二是切实加强重要领域立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等方面立法,健全社会治理急需的法规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规制度,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三是切实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健全立法征求意见机制,对立法涉及的重大利益调整加强论证咨询,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健全重要立法争议事项协调制度,进一步突出地方特色,可以搞一些“大块头”,也要搞一些“小快灵”,增强立法的针对性、适用性、可操作性。

第三,着力推进依法行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党能不能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能不能依法行政。我们要抓住建设法治政府这一关键环节,结合实际找准工作着力点,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坚持依法履职,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严格执行权责清单,坚决消除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尤其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依法决策,完善决策机制、规范决策程序,加大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力度,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清单,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决策后评估制度,积极推进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参与决策过程。坚持依法执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省市县乡四级全覆盖的行政执法协调监督工作体系建设,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着力解决执法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不透明等问题,坚决防止运动式、“一刀切”等执法问题。

第四,着力推进司法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平正义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我们要以抓好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落地为着力点,切实解决法治领域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司法质量效率。一是把准改革正确方向,坚持以提高司法公信力为根本尺度,坚持符合国情、省情和遵循司法规律相结合,突出问题导向,对司法案件中出现的冤错案,发现一起、查实一起、纠正一起,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二是强化改革系统集成,全面落实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加强司法制约监督,完善公益诉讼制度,健全纪检监察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司其职,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相互配合的体制机制,形成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三是注重改革实际成效,坚持把人民评判作为改革的价值取向,谋划好各项改革出台的时机、方式、节奏,对已经出台的改革举措要加强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使改革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

第五,着力推进法治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根本立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我们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省各领域全过程。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以法治“护民利”,推动民法典实施,加强“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民生领域执法司法保护,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探索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实施“法援惠民”系列品牌建设,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以法治“解民忧”,扎实推进“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深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持续推进信访积案集中化解攻坚和“江淮风暴”执行攻坚,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以法治“保民安”,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建立健全扫黑除恶常态化机制,持续加强食品药品、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

第六,着力推进全民守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民守法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真正把法律交给人民群众,让法治走进百姓心田。一是加大普法力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最大程度覆盖不同层面、不同群体。二是抓住普法重点,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宣传解读,广泛宣传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入开展民法典学习宣传活动,使人民群众自觉尊崇、信仰和遵守法律。三是创新普法方式,推进“智慧普法”平台建设运用,加强社会热点案事件的法治解读,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促进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融合发展,推动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推荐阅读:

特别报道|林少春: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 推动新时代法学会建设高质量发展

特别报道|刘洪建:持续推动云南见义勇为工作守正创新

特别报道|刘强: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奋力开创新时代重庆法学会工作新局面

特别报道|王君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不断提高依法治疆水平


编辑:屈赫赫 陈田一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